摩洛哥阿甘油
阿甘油近来在西方世界备受推崇,然而在摩洛哥,它实则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不过,追本溯源,我们首先要阐明阿甘究竟是什么。

摩洛哥阿甘树

关于阿甘树及其价值,有两个关键特征常被忽视:其一,此树主要生长于干旱地区;其二,我们所用的阿甘油,实则源自一种果实。
这种果实呈椭圆形,类似橄榄,通体黄绿,外壳坚硬。其果肉味苦,口感不佳,通常不用作人类食物,而是作为牲畜饲料。果核内藏有两到三颗形似杏仁的果仁。鼎鼎大名的阿甘油,正是从这些果仁中萃取而来。其提取过程极为耗费原料,大约需要100公斤的新鲜果实才能产出一升油——由此便不难想见其背后所需的艰辛劳动!
阿甘油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现代工业制法与传统制法。不过,关于这种“摩洛哥黄金”的传统制作工艺,坊间也流传着一些不实的说法。
摩洛哥坚果油的工业生产工艺

阿甘油的提取需经过三大核心工序:一是去除阿甘果实外的干涸果肉;二是敲开果核,获取内部的果仁;三是研磨这些果仁以榨取出油。
现代工业制法已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每一道工序都配有专用机器,并由操作人员从旁辅助。例如,在第一道工序中,由机器对果肉进行划口以便剥离,如果机器未能完美分离,操作员便会介入完成此步骤。同样的“人机协作”模式也应用于第二道的破壳工序。
而在最后的工序中,果仁会先经过焙烤,随后再进行研磨,最终得到成品阿甘油。
摩洛哥坚果油的传统提取工艺

阿甘油的传统制作工艺在第一步——果肉分离上,可分为两种迥异的方式。
其一依赖于自然风干:果实从树上落下后,果肉在晾晒下变得干瘪易除。其二则有一位特别的“帮手”——山羊。它们会欢快地吃掉多汁的果肉,随后将无法消化的内部果核反刍出来。

您或许会疑惑,山羊是如何够到树上的果实的?尤其阿甘树需长到约三米高才会开始生叶。这看似不可能的情形,背后原因很简单:阿甘树主要生长于植被稀少的干旱地区。我们的山羊朋友别无选择,只得练就一身爬树本领,攀上枝头去啃食树叶和果实。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得到去除了果肉的果核,后续步骤都是一样的:用石头敲开硬壳,取出果仁。随后,果仁会在柴火上被轻轻焙烤,再用石磨研磨成糊状。在糊状物中加入水,并用手反复揉捏,才能最终分离出油脂。这是一个极其耗费人力的过程,耗时超过六小时,才能得到区区一升油。以此法制作的阿甘油通常可食用也可护肤,而这项传统技艺,至今仍是柏柏尔妇女专有的、代代相传的古老手艺。
地道的阿甘油产自索维拉至阿加迪尔一带,以及反阿特拉斯山脉地区,当地设有许多妇女合作社。价格通常从低品质的每升约25欧元,到优质产品的40欧元或更高,尤其是在合作社直接购买时。
关于摩洛哥坚果油开采过程的都市传说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甚至在一些摩洛哥人中也信以为真),认为山羊能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完成果肉分离:即通过排便。没错,您没听错。这个都市传说声称,山羊会连皮带肉吞下整个果实,消化掉果肉后,坚硬的果核则会随粪便完整地排出。这个谣传常常被用来解释为何有些阿甘油会带有一股难闻的刺鼻气味。
然而,山羊根本无需经历这种排泄未消化物的痛苦过程,原因很简单:它们是反刍动物。它们吃下果实(包括果肉),在夜间反刍时,会直接将无法消化的阿甘果核吐出来。
摩洛哥坚果

关于阿甘油的气味问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其解释非常简单:阿甘果仁一旦被敲开,便会散发一股辨识度极高、相当刺鼻的气味。这也正是为何在榨油前,通常要对果仁进行焙烤;这道工序能将其气味转化为一丝类似榛果的宜人香气。
当然,您购买的很可能是一种仅供护肤用的冷榨家用油。这类手工压榨的油品,往往更多地保留了原料本身的气味。事实上,在工业化生产中,除了焙烤,果仁通常还会经过一道脱臭工序,以进一步淡化其原始气味。
摩洛哥坚果油的用途
阿甘油在摩洛哥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产品,不仅局限于护肤美容,还可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甚至作为食品。其主要用途如下:

美容用途:
经科学证明,它具有保湿、保护、再生肌肤及抗皱的功效。用于头发时,也能起到滋养保湿的作用,赋予发丝光泽与柔顺。将它与几滴柠檬汁混合后涂在指甲上,可以焕活指甲,增加光泽。此外,它也常被用作按摩油,在摩洛哥各地的哈玛姆(土耳其浴)和按摩中心十分常见。
食用用途:
阿甘油常作食用,因为它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并预防心血管疾病。例如,人们常将其与磨碎的杏仁混合,涂抹在面包上食用,口感类似牛轧糖。有时,它也会与杏仁膏和蜂蜜混合,制成一种名为“阿姆卢”(Amlou)的美味酱料,这种酱料在阿甘油产区以外的地方很难见到。
更多其他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